化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0 04:36:12
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教学设计1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 药匙 试管 胶塞 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四种反应类

型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复习方法,通过互动与游戏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研究,

找出学习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习,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反应类型相关知识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对比、归纳、总结、探究与讲解等方法;

四、教学手段:习题演练、游戏活动、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从明代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入手,让学生在感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意境之美时话锋一转引入诗歌中表明的化学反应,进而书写这些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找一个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自己写,并指出其所属类型。

【师】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教师及时一一作出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及时巩固练习:(学生配有学案)

1.化合反应: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都是单质

(2)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物质 小小归纳1: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2.分解反应:

[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单质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物质小小归纳2: 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3.置换反应:

[抢答题](1)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置换反应。

(2)CO还原Fe2O3是不是置换反应?

小小归纳3:置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想一想来抢答] 请你边答边快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吗?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复分解反应。

小小归纳4: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师】引导学生做游戏:事先准备好A、B、C、D四个字母的图片各两张,等号、加号各两张。让学生上台通过合作探究,把图片自由组合,给全体师生展示四大基本反应的变化形式。通过游戏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合作,在互助中前进。

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 ……此处隐藏19296个字……p>

②写出疏散路线上经过第三层时的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层.

解题指引:

(1).透过图表理清应急演练中的疏散路线

(2).判断H2SO4属于哪类物质

(3).分析酸所具有的通性,套用所整理的知识网络

(4).注意题干要求“距离最短”

(5).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6).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规律

设计意图:

从填空题出发,说明该部分知识出题方向的多样性。也把知识点透过图表来考查分析,吻合中考命题方向,也适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也把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3)如图以稀硫酸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的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Ⅱ)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色;

(Ⅲ)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Ⅳ)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包括填序号);

(Ⅴ)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

Na2CO3)中的.

解题指引:

(1).判断H2SO4属于哪类物质

(2).整理酸的通性,并把酸的几个通性套到图形中

(3).判断出X属于哪类物质

(4).再根据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来判断

设计意图:

综合考查酸的性质,通过图形串连出酸的通性,也更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套用思路

从例题中总结解题套路

理清题意→判断物质类别→分析物质属性→结合信息,找准思路

设计意图:

从做题经验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给予学生解题方法,将活的知识死用,也突破知识难点,理清解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4、学以致用

解题指引:

审题→判断→套用

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适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透过题目将知识综合起来。练讲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及时巩固知识。

5、课后作业(南方新中考P42-45)

设计意图:

强化基础,强化训练,加深题型外延,使知识更加牢固。

6、板书设计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①酸能与指示剂作用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酸+新盐

2、碱的通性

①碱能与指示剂作用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碱+新盐

3、解题套路

理清题意→判断物质类别→分析物质属性→结合信息,找准思路

7、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关于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我认为学生已对酸碱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复习。先是判断物质的类别,再分析其通性,再直接套用,从例题到习题的评讲与练习过程,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种解题模式已经是得心应手,也解决了学生面对酸碱盐这一大知识板块就产生恐惧心理。

但本课题学习的一个障碍点就是,有少部分学生对酸碱的概念认识模糊,无法判断物质所属类别,导致无法使用解题框架。

8、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对于化学教学要把握好两个趋势。第一,对于零散的知识点的教学要做到勤抓、勤练,这样,学生才能巩固好基础。第二,对于有难点的知识板块,作为教师要用经验总结出解题思想套路,学生就会感觉做起来得心应手,在每种题型中驾驭自如。另外,把难点知识简单化,公式化,这样也就解决学生的应试恐惧心理。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所出现的一些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强化酸碱的概念教学,这样才能为本节课打下基础,为解题框架的确立找对方向。

化学教学设计15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由于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第一次设计实验,通过本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如何控制变量等,所以本节内容至关重要。所以第一课时只选择其中酶的作用来学习。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

(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酶的作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一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2.教学难点

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这部分内容陌生而抽象,所以把它确立为一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提出的具体要求是Ⅱ级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学习设计实验和亲自进行实验,使学生学会设置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而初步学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学会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科学实验的价值,养成科学猜测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这一节我采用的是“三导三学”探究式教学法,课前发放预习学案,梳理课本知识点,并回收质疑卡课中发放探究导学案并提供给学生实验材料及用具,分组完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讨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